笔趣阁 - 耽美小说 - 诶?他的孩子是我的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90

分卷阅读90

    的担心了一天,回到家后却发现这家伙正待在家里乐呵呵的玩手机。

    这是这段时间里头一次见黄承这么开心,两人终于放心下来,柳崇一边换鞋一边忍不住埋汰道:“哟,回来了也不打个电话说一声,我还寻思着要不要报警呢。”

    黄承仍旧低头拨弄手机,没听见。

    这情况还是第一次,柳崇与程央惊奇的对视一眼,纷纷对黄承的‘耳背’感到不可思议,后者抱着馒头上去让馒头拍了拍黄承脑袋,这家伙才得了一惊,忙抬头来看,见是馒头便揣上手机笑眯眯的起身来抱他。

    程央任由他将馒头抱走,不忘好奇道:“玩什么这么入神。”

    黄承握着馒头的小手上下晃动,随口说:“斗地主,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,吃饭没有,我去做。”

    “你做?”柳崇适时走来故意调侃道:“黄儿,你什么时候主动要求做过饭,今天这么积极,难不成是人逢喜事精神爽?”

    “什么喜事。”黄承反应过来,一脸茫然的看向他们。

    “那只有你自己清楚。”柳崇含糊的说了一句,也不为难他,而是主动转移话题,“去看得如何,菜都能上市了吗。”

    黄承说:“蚕豆还得再养几天,蒜薹跟青菜这些明天傅叔会给我们发一点上来。”想了想又抱着馒头走到厨房门口去对程央说:“程哥,咱们什么时候能够开店啊。”

    程央正给馒头热牛奶,沉吟半响后认真道:“开店钱倒是够了,不过我担心流量不够,等我微信再多加点人做做宣传再说,你的加了多少了。”

    “三百多个,你的呢。”

    “快一千五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黄承安静片刻后又问:“前段时间不是有人要求咱们送货吗,咱们什么时候开通这个业务,好歹也能多跑几单业务。”

    程央听他问东问西早就听出了端倪,且他问的还都是有关扩建的问题,扩建自然就得招人,去了一次乡下回来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,程央大概猜了个七七.八八,却不说破,而是说:“估计得再等个几个月左右,要求的人多了,咱们是该找个人来帮忙送货,否则忙不过来。”

    黄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不再多问,抱着馒头离开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蒜薹送了过来,黄承十分积极的帮着整理货物,柳崇拍好图片转发到朋友圈之后就开始忙着回复客人,等忙完快睡觉时,程央随手进朋友圈翻了翻,却破天荒的看到黄承转发了他发的蔬菜九宫格介绍图,还在原话上多加了一段夸赞蔬菜的话,越来越像个正儿八经的生意人。

    程央把手机递给柳崇看,“这就有点意外了。”

    柳崇则是赞道:“不错,看来他终于有动力了,别管他,等他再攒一段时间劲儿。”

    一个人积极起来确实可怕,程央发现最近赶完早市之后黄承并未选择回家,而是跟他们说去网吧玩游戏,可一连几天都如此也难免勾起程央他们的好奇心,于是在某天偷偷跟着他走出一段路后,却发现黄承径直来到一处公园里,拿着手机巴巴的就跑进晨练的老人堆里翻手机给老人们看,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,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两人瞬间便明白了他的行为是为什么。

    他在想办法加人,加的还是那些精准客源。

    柳崇悠悠道:“看来他的决心很明显啊。”

    程央笑道:“那就等他跑一段时间,量上去了,就成全他呗。”

    柳崇却说:“不着急急,我觉得这是个机会,正好趁他这股劲多争取点人脉。”

    “你觉得多久合适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也得他自己的微信每天接个二三十单的量才能考虑。”

    程央看着不远处的黄承若有所思的点头,算是默认了。

    黄承这次确实动真格了,一有空,就开始琢磨怎么加这些精准客人,一天天的反而比程央还忙,微信上每天也能接不少单了,倒是个很好的开始。

    第62章

    蚕豆每年十一月份进入种植期, 而这个时间段在城里却已经有蚕豆销售了,虽然是反季节的蔬菜,可依旧是冬季最走俏的蔬菜之一, 大棚蚕豆会一直持续供货到二月份左右才会逐渐断货, 所以往往会造成三月底本地蚕豆才刚上线,大部分人却已经吃腻了的局面, 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农户都不愿意采摘蚕豆去卖的原因。

    谁都不愿意贱卖辛苦种植一个季的庄稼,他们宁愿让蚕豆在地里慢慢变老, 再采集老蚕豆去做其他食物。

    本地蚕豆已经进入采摘期, 傅二友特意打来电话问他们要多少, 考虑到蚕豆或许已经过时的原因,程央并未着急着要,而是先让他拍几个蚕豆地的小视频来放朋友圈看看反应, 毕竟虽然是本地货,但市场被大棚蚕豆冲击了这么久,即便是本地的也不一定能吃香。

    傅二友倒是用心,不仅拍了几个蚕豆藤挂果的视频及蒜薹等时蔬给他, 还发了几张并没有结豆米还是嫩嫩的蚕豆荚烩的菜给他。

    程央将这些小视频跟图片配上文字发去朋友圈,黄承立即跟着转发,两人还没来得及担心会不会有人买账, 便第一时间迎来了一群客户以及餐馆采购员的询问,其中不乏有问嫩豆荚的人,因为豆荚数量稀少少,卖价自然会比较高, 几乎是蚕豆的三倍左右,却不乏有人买。

    一天下来,两个微信号,三种时蔬大约集中了四百多斤的需求量,还都是交了定金的,程央喜滋滋的通知傅二友采摘,其中还有二十斤嫩豆荚。

    黄承一边用本子记需求,一边激动地说:“我这边已经超过二十个人问能不能送货上门了,说是能送货上门就多要点,程哥,我怎么回复。”

    程央也是忙得不可开交,他的客户需求量几乎是黄承的三倍,好在有柳崇从旁协助,否则不知道该忙成什么样。

    他停下手里的动作,与柳崇对视一眼后说:“问问要多少,要得多的话实在不行就送吧,明天赶了早市就回来送货。”

    黄承闻言抿抿唇,迟疑着看了程央一眼后并未说什么,开始一一回复客户,却几乎乎都得到了一致的回答,大多数都要求送货。

    黄承喜滋滋地说:“程哥,每家都是三斤以上,这该行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行行行,就这样,记得问地址。”程央见他态度这么积极简直哭笑不得,“明天再买个单车,我们分头去送,等这项业务需求大了,咱们就招人,你加油干。”

    黄承忙不迭应到:“行!等着吧,我一定将咱们生意发扬光大!”

    不得不说用微信做生意确实方便,两人还兼顾着每天去赶早市,一天的零售量能过五百斤左右,除去物流费及本钱,打着农家肥本地货的名号赚的钱反而比搞批发的柳崇还要多。

    柳崇做批发一天能进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