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耽美小说 - [明朝]科学发展观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8

分卷阅读28

    神,认真道:“但只要认真研读,迟早会懂的。”

    “皇子公主们未必懂田是什么,你们便可以把词句换成苹果、玉米,或者糖块之类的东西,让他们更好的理解。”

    后妃中有人频频点头,明显是有所顿悟。

    “朕也知道,你们当中有人擅长诗词歌赋,不懂如何著书立论,”虞璁再度转身,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。

    童谣·童话·童戏。

    “但凡能创作歌谣,给孩子们陶冶情操,又或者撰写故事、创造游戏者,朕也一概有赏。”

    从今之后,你们的晋级升位,全看各自努力。

    再与取悦男人毫无关系。

    只要有自己的研究和成果,我便绝对不会忽略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。

    虞璁深深的吸了口气,心想自己这是把皇上拿来发泄欲望的后宫,拿来当做幼教早教研究中心了。

    朕也想有个如意郎君,能天天陪着自己啊喂……

    “皇上,这些东西,要何时交上来?”一个妃嫔怯生生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急。你们可以花几年的时间研究,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写信问朕。”虞璁收回躁动的小心思,温和道:“开年以后,朕将忙于国家之大计,平日里估计难得回后宫一趟,但拆信回复的时间,也肯定有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记住,所有你们创作撰写的研究文章,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,以统计荣誉,追加奖励。”

    “哪怕是女子,也大有可以施展才能抱负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工科药科,还在筹备策划中。

    虞璁看着这些年轻的女子,心里突然起了淡淡的怜惜。

    为了皇家的威仪,他不可能放她们出宫再嫁,但是往后等系统学科都建立好了,还可以培养她们各自的兴趣爱好。

    也算自己所能尽力的,一种不辜负吧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嫔妃,基本上不可能放出宫再嫁。

    不然就在伦理道德观上容易出问题,而且可能让人轻视皇家的威严。

    所以说只能委屈下她们了_(:3∠)_

    (不过好吃好喝的供着,应该没太委屈着。)

    人权女权什么的都得等经济发展,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再调整。

    第21章

    陆大人还是没回来。

    皇上窝龙椅上打了个哈欠,又想起来了一桩子事。

    之前自己脑补的全民/健身运/动,好像还没有普及发展呢吧。

    虞璁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,把这笔欠债记上。

    等知声堂建好了,就去让陆大人巡讲推广。

    老百姓看一看陆大人那么挺拔的身子骨,比什么广告都重要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自从三道律令下来之后,张璁就急了,连着来了三趟,都被自己给挡了回去。

    虞璁知道自己这么先斩后奏确实有点险,但他也做好了打算。

    若是张璁敢直接撂挑子起哄,自己就把他跟桂萼一起摘了,抄家冲公,再把目前还籍籍无名的夏言给抬上来。

    开玩笑,朕可是被剧透全程的男人。

    张大人从前劳心劳力,自然不会处以酷刑,但他如果敢违逆自己,就直接打发回家去吧。

    虞璁拖着下巴思忖,眼神无波无澜。

    他并不如原主凶残,但是当皇帝连着几个月,脑子里还是很明白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现在的这个国家,是帝国主义封建专/制统治的时期。

    君主专/制如果得不到捍卫,那只会上下失度,一片混乱。

    哪怕自己没有这个底气,也得硬着头皮做这个国家最至高无上的人。

    任何人想要拉他走下神坛,都只有一条死路。

    ——君主专/制,可以用个人意志驾驭国家权力,得到最大化的个人意愿实现。

    哪怕意愿奔着声色犬马,也依然如此。

    虞璁不是没想过民主、议会制度之类的。

    但在现在,在这一刻,他是唯一的穿越者。

    与其说在知识储备上高人一筹,他更强大的,在于对制度和概念的清晰。

    只有自己握紧这块玉玺,一步步的号令着这个国家走向正轨,用所有的物力人力,来促成大明国的辉煌无双。

    杨一清候在侧殿,黄公公从殿中走来,示意他可以觐见了。

    皇帝已恢复了端正的坐姿,轻抿着唇,示意他免礼赐座。

    老人家心里揣度着杨慎回京之后的冷遇,开口却开始提内阁上报的各项事宜,语气从容平淡,仿佛只是来例行公事的汇报情况而已。

    皇上静静的听他讲完,突然开口道:“‘青楼断红粉之魂,白日照翠苔之骨’,这句话是谁写的?”

    杨一清不紧不慢的抬起头,缓缓道:“回陛下,出自杨慎十二岁时写的。”

    皇帝轻轻哦了一声,沉默了许久,又开口道:“那,杨廷和是什么时候进的宫?”

    老头儿想了一会儿,才开口道:“十二岁乡试中举,十九岁中进士,正德二年入阁。”

    虞璁想了一会,又陷入了沉默中。

    这杨家父子,政治上犯得糊涂与野心且不提,论年少时天赋的绽露,当真是令人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虽然说杨一清存意再提携杨慎两句,该说不该说的一并讲了,但这倒是提醒了他另一件事。

    “杨大人,你说这天下,又该有多少的少年英才?”

    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,且不说工商之学还没有发展起来,等发展起来,那些天赋秉异的少年青年也该伤仲永了。

    杨一清没想到陛下能从杨慎拐弯到这个话题上,愣了下道:“臣……并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朕有个大胆的想法。”虞璁往前坐了坐,开口道:“可以出两路试题,颁发给天下,无论性别年纪,都可以提笔作答。”

    一路试题,自然是高等数学级别的数理题,能有才能和兴趣研读透的,想必在工部也能有不少助力。

    一路策论,试题先叙述自己的实业治国论,让他们根据已有的材料撰写策论。

    现代人的种种作弊方法,在这里都没有用。

    只要自己出的题足够难,哪怕当地的豪绅发动一切法子聚众做题,都未必能得到正确答案。

    再说了,等这些人被召到京城之后,他再考一次试,露狐狸尾巴的统统都揍完屁股再滚。

    杨一清听他一五一十的说完大概的说法,面上一片惊骇:“陛下,这科举三年一次……”

    “所以朕想新立奇举。”虞璁淡定道:“科举要改,但势必得长远打算,急不来,在这期间,不如发动全国,把寒门之子也给予早升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工程学或者商业学,但朝廷什么人都有,什么书都有,足够供他们深造学习。

    现在的国家还没有基础的大学设定,经济基础也不足以支撑各地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