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明,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在线阅读 - 第52章 历史的惯性

第52章 历史的惯性

    蹲守钢厂的陈林还不知道,因为之前建议太子组建内阁的事,现在惹上大麻烦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当下的烦恼是,老爷子竟然想跟着朱雄英去皇宫。

    因为今天是陈林规定的周五,明天周六没有课,下午放学后马皇后就想带着朱雄英回京城。

    没想到老爷子死活就赖上朱雄英了。

    马皇后没法,只能带着老爷子一起上路。

    陈林得到小兰送来的消息时,一行人已经出发一个时辰了。

    “真是祖宗啊!”

    还在苦恼怎么解决此事时,朱元璋的旨意又来了。

    太监宣读完圣旨后,陈林这才知道大麻烦来了。

    赶到皇宫时已是深夜,陈林直接被带到朱标在奉天殿旁设立的内阁办事处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来了。”

    一路下来,陈林已是身心俱疲,现在连打招呼都无精打采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半躺在软塌上眯着眼睛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朱标让太监奉上参茶,等陈林喝下后才说道:“令尊已经睡下,陈县令不用担心。”

    朱标也是刚知道自己儿子被人“冒领”了,不过人家老爷子有呆症,还是功臣他爹,自己这个做太子也不好多计较。

    陈林也知道,现在自己的老爹算是皇家手里的人质。

    那接下来的问话只能有问必答了。

    于是他直接开门见山说道:“殿下是为内阁之事找臣前来吗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“内阁试行几天下来,效果很好,本宫处理政务的效率大大提高,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陈县令参谋参谋。”

    还参谋参谋,参谋个屁,自己就是个996社畜,大方向上吹吹牛还可以,可要是细究起来,那就是个嘚。

    朱标继续说:“不知陈县令对内阁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预判?”

    预判?

    无非就是党争误国,皇帝为了对付内阁,亲信太监与之抗衡,搞得整个大明乌烟瘴气。

    东林党就是最终模板。

    可这个怎么说,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,除非你是诸葛亮或是刘伯温,能预知未来的事情,不然说出来就是妖言惑众。

    仔细斟酌了一会儿后说道:“臣不懂治国之道,但也知权衡的重要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和太子殿下贤明,大权在握自然不会犯错,但后世之君...”

    “这一人乾纲独断和群策群力孰优孰劣,臣想陛下和太子应该还是分的清的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和朱标听后都没说话。

    确实,历史上每个朝代的规律都是王朝前期君主贤明,王朝后期的君主大多昏聩,这时候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,就会出现昏君误国。

    朱标想了会问道:“那要怎么预防内阁做大?”

    陈林努力回想着前世网络上那些键盘侠提出的观点,总结后说道:“严格限制内阁官员的品级,内阁官员不能担任六部官职,限定内阁只是秘书机构,他们只行使建议权,而没有最后的决策权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陛下可以写进祖制,让后世之君严格遵守。”

    说完陈林心里补了一句,到时候后世皇帝会不会遵守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不过内阁这个制度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,可以这么说,没有内阁的话,明朝不可能存在二百多年。

    说完陈林突然又指出:“臣觉得还要严格限制太监干政,以防后世之君因懒政,指使亲近太监参与政事,这个也可以写进祖制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睁开眼睛,脸上看不出喜怒,淡淡的问了一句:“你句容县的权力构架就是这么弄的吧。”

    句容县!

    经朱元璋这么一提醒,陈林才回过神,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在用内阁制了。

    小兰就相当于他的内阁秘书,基本上所有文书都会在她那集中,初步处理后再向自己汇报。

    可如果小兰有心蒙蔽自己...

    果然还是弊端很大啊!

    其实说到这,陈林也大概明白了历史上那些大明奇葩皇帝,为什么最终都会选择信赖身边的太监,利用太监来制衡代表文官集团的内阁了。

    毕竟是自己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人,就想现在的小兰对于自己一样。

    小兰其实就相当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内阁的合体了,在句容县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。

    看来这国家政治还真不是自己这996社畜能参与讨论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后世的一些知识,以自己的眼光见识,连跟朱元璋对话的资格都没有。

    朱元璋见他没回答,心里也大概知道了。

    这个内阁就是把双刃剑,就看持剑人怎么用了。

    至少现在,他们父子俩绝对能驾驭,至于后世子孙,那就需要严格执行帝王心术的教育了。

    屏退陈林后,朱元璋看着朱标说道:“将那小子刚刚说的几点都记下,同时扩大内阁人数。”

    “再加两条,皇族和外戚不得入阁,内阁官员不得担任其他任何实质官职。”

    .........

    陈林在太监的引路下来到老爷子休息的房间,却发现郑和也在这间屋子睡觉,想来是为了照顾老爷子起居的,

    “师父,你来啦!”

    反正现在也睡不着,陈林就拉着郑和到户外说话。

    “上课听得懂吗?”

    郑和失落的摇摇头:“完全跟不上,还请师父给徒儿开个小灶。”

    陈林摸了摸郑和的头:“这很正常,一下跳过一二年级,而且不像皇长孙那样有点基础,想听懂课确实很难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吧,我让小学老师放学后给你补课,就给你五天时间,如果五天后你还跟不上,那你就不用去陪读了。”

    没想到郑和听后却直接跪下来:“师父,徒儿不想读小学,徒儿想跟在师父身边学习。”

    郑和经过两天的句容县生活和小学学习,从身边人口中听到的都是陈林的神奇事迹。

    对于正处在十来岁年纪的郑和,正是需要偶像的时候,陈林就是他心中完美的崇拜人选。

    他不想将时间浪费在陪读这件事上。

    陈林听后苦笑道:“不行啊,你的身份注定了你只能跟着皇家。”

    “好好陪读皇长孙,为师保证你将来会有机会做出一番事业的。”

    “去睡觉吧!”

    看着郑和带着不甘上床睡觉后,陈林又来到户外的台阶上思考人生。

    “马勒戈壁,今天有点多愁善感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要不要咱陪你喝酒....”

    陈林回头一看,是朱元璋!

    “什么下酒菜?”老黄的大明,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