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我是国舅,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- 第二百二十七章金书铁券

第二百二十七章金书铁券

    云水宫,软禁钱宗处,这些天,钱宗天天提心吊胆,生怕哪一天突然就被宁军拉出去砍了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,灭国的皇室家族都活不过三年,何况他还是国主,能活过三年,就是祖坟在冒青烟了。

    可他估计祖坟上不会冒青烟,要是冒青烟,他也不会混到这个地步了。

    门开了,一名太监进来道:“国主,乐安侯求见。”

    钱宗抬起头来,苦笑一声,他是乐安侯,是我一个阶下之囚,还要求见?

    “让他进来。”孙修走进房屋,看见钱宗的面容,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钱宗他面容憔悴,形销骨立,连头发都全白了,可他才三十多岁啊!以前一百四十多斤的身体,现在只有一百出头了。

    孙修心中有些怒气,对门口守卫的宁军道:“国主这是怎么回事?你们竟敢虐待他?”

    门口守卫的士兵大惊,慌忙单膝跪地道:“乐安侯,国主的饮食还如以前一样,我们并没有虐待他。

    只是他自己吃不下,我们又不敢强行喂食。所以,他就这样了。”

    钱宗沙哑着嗓子道:“我都这个样子了,还能吃得下吗?别在我这里演戏了,要杀就杀吧!

    但我怎么说我也是国主,不能刀斧加身,给我一条白绫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孙修挥手让人退下,走上前去,一揖到底。“见过国主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?不行?想不到你们给我条白绫都不愿给我,那来一杯鹤顶红如何?”

    孙修道:“国主多虑了,虽然国主犯下谋反之罪,但怎么说也是王爵,也是宁朝唯一的异姓王。

    当年先国主臣服于宁太宗,太宗曾赐给钱家金书铁券,这是可以免罪的。所以,国主是不用担心的。”

    钱宗有点懵逼,心想,当初的事,我知道,是两国僵持,为了不两败俱伤。

    先祖退了一步,撤销帝号,改称南越国主。宁朝得了面子,才撤过绵江。

    可我这个王可不是宁朝的王?是继承前陈朝的王爵啊!再说什么金书铁券?那是什么?我怎么会有那个玩意儿?

    孙修知道钱宗有点懵,忙拿出一物道:“国主请看,这是我在云水宫内宫找到的。”

    钱宗呆呆的拿过来,手中一沉,这是铁制的,是一个瓦状物体,上书三百多字。

    维乾宁三十四年岁次丁巳,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,皇帝若曰:…………

    长河有似带之期,泰华有如拳之日,惟我念功之旨,永将延祚子孙,使卿长袭宠荣,克保富贵。

    卿恕九死,子孙三死,或犯常刑,有司不得加责。承我信誓,往惟钦哉!宜付史馆,颁示天下。

    钱宗看后,还是一脸懵,这么重要的东西,我怎么不知道。

    他仔细的看了看,觉得这字迹很熟悉,而且这铁上一点锈迹也没有。

    按说一百多年了,总要留下一点岁月痕迹。可这东西怎么像新的一样?

    钱宗对字画古玩很有研究,他一看这就是刚造出来的,还没有一天。

    字他也看出来了,分明就是他面前的孙修所作,因为他的收藏中有两幅孙修的诗作。

    他心中一动,这分明是假的,难道宁朝不想让我死?虽然是假的,要是宁朝认可了,这就是真的。

    钱宗抬起头,看着孙修,孙修眨了眨眼。“国主,这个铁券的副本已在我朝的内库找到。所以,国主,请宽心。”

    钱宗听孙修这么一说,松了一口气,紧绷的身体也松软下来。

    有了这个,在南越百姓眼里看来,南越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归属宁朝,不然宁太宗怎么会赐金书铁券。

    后来,只是历代国主不服皇命,致使宁军大军屡屡攻伐。所以,宁朝的战争是正义的,这不是灭国之战,这是剿灭叛乱。

    这虽然将钱家的地位从南越国主变成了叛乱之臣,但有这金书铁券,总归是命保住了,自己的子孙也能活下去。

    他也只得认命,“乐安侯,有劳了。不知要我怎么配合?”

    孙修笑了,“五天后,皇上就会到来,我们来商议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国主,这事,你应该这么办……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天气也太冷了,我会受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“冷也要坚持住,这可是关系到你的命。再说,我夜观天象,五天后应是晴天,天气不会太冷。”

    “那好吧!可那个玩意,我可不能背。”

    “想一想死去的南越士兵,背这个是小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要是哭不出来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你看一下现在的惨状,你就哭的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罢,拿出房内的铜镜。

    钱宗一看自己枯槁的面容,不禁心中一酸,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商议好后,孙修满意了,“来人,国主怎么能住在这里,换一间好一点的地方。再让王后或什么嫔妃过来,服侍国主。”

    “是,侯爷。”

    孙修正要出门,钱宗道:“乐安侯,那铁券要做下旧,那个太新了,会让人看出来的。还有你那墨宝流传甚广,字迹也要改改或换一个人写。”

    孙修一顿,讪讪的道:“时间紧,任务重,这东西早上才做出来,只是个样品。

    真的还没来得及弄呢!你放心,我这就去弄,别人绝看不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钱宗放心的点点头。.

    当然,为了把事坐实,他又让石书礼找了一个人,并让许兴亲自上场。

    宁皇乘龙舟从运河而下,到达绵江,又横跨绵江,来到巨阙城。

    在巨阙城的码头上,镇国公带着神策军军官,还有南越归顺的降臣,站在码头上接驾。

    龙舟缓缓靠岸,宁皇从龙舟出来,后面是陪侍的两位阁臣,韦彦和张嗣成。

    众人全部跪下,“参见皇上,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  “众卿平身。”

    “谢皇上。”

    宁皇来到码头上,对镇国公道:“镇国公,二月多就将巨阙城拿下,你干的好啊!”

    “这全是皇上运筹帷幄,士兵奋勇冲杀,微臣只是有些微功而已。”

    宁皇见镇国公很谦虚,没有恃功而骄,非常满意。“你的功劳,我会记住的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陪着宁皇接见众将,到了一个将领处,就将他的战功向宁皇通报一下。

    宁皇一个个接见神策军各位将领,都说了几句话,鼓励他们。

    侍看到孙修时,“没想到,镇国公给我的战报中,你为战功第一。看来,你不愧为是冠军侯的儿子。”

    孙修道:“我只是出了几个主意,都没上战场,镇国公有些谬赞了。”

    宁皇笑了笑,“谦虚了。”观海的我是国舅,我想混吃等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