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我是国舅,我想混吃等死在线阅读 - 第一百七十六章军官选拔机制

第一百七十六章军官选拔机制

    孙修问徐良,“安国公还有多少时间?”

    “本来还能撑半月,但他说了,见了你,就叫我用针刺激他的潜力。如此一来,就只有七天了。”

    孙修大怒,拽着徐良的衣领道:“你不是宁朝最好的太医吗?怎么不能治好安国公?难道你是个庸医?”

    镇国公看孙修要暴走了,连忙制止,“小子,冷静一点,徐太医已经尽力了,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了。”

    孙修看着徐良疲惫的脸色,冷静了下来,抚平了徐良被弄乱的衣领道:“对不起,我失态了。”

    徐良道:“侯爷,这是我的错,我没有照顾好安国公。”

    孙修摇摇头,“这不能怪你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道:“现在怎么办?是将安国公弄醒,还是……。”

    世子上前道:“镇国公,乐安侯,家父已交待了,见到乐安侯,就弄醒他,不得延误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拍了拍世子的肩膀,叹了口气,“那好,徐太医,动手吧!”

    徐良看着孙修,孙修沉默了片刻,缓缓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徐良抽出银针,在安国公的几个穴位处扎了几针,并缓缓的捻动。

    一会儿,安国公眼睛眨了几下,缓慢的醒来。

    徐良道:“侯爷,安国公醒了,只有两炷香的时间。”说罢,和世子转身而出。

    二人围了上来,安国公睁开眼睛,对孙修道:“你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常爷爷,我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想不到,我还能撑到你来?还能听到你喊我一声常爷爷。”

    “常爷爷,您安心养病,一定会好的。”

    安国公摇摇头,“我的身体我知道,别安慰我了。

    我的时间不多了,有些话,我要和你们说说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沉声道:“常伯,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蓝裕,你性格刚正,你是玩不过那些文臣的。我以前还想,我死后,我们武将会被文臣压制。

    没想到,孙敌的儿子孙修起来了,让我看到,我们武将还是有人才的。

    以后,你可以专心负责军队,和文臣打交道的事就交给孙修,他不会让我们吃亏的。有你们两人,足以保证我们武将的利益。”

    安国公喘了几口气,又道:“但孙修没有军功,不一定能压住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。

    所以,他要有军功。明年,就是征伐南越的年份了,他一定要参加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道:“可是皇上对外戚……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我们武将要强硬一点,内阁可以封驳圣旨,我们都督府为什么不行?我枕下有一封信,你可以拿给皇上。”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“孙修,你过来。”

    孙修忙来坐到病榻上,安国公道:“小子,你是绝顶聪明,我叫你来是有一事,我总是想不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常爷爷请进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历史上开始时武将强大,可时间一长,就不如文官呢?”

    孙修低头想了想道:“开国靠武将,治国靠文臣。再加上,武将的人才选拨机制太差,还是以前的察举制、继承制,远不如文官的科举选拨机制公平。

    所以,选出来的武将都是以勋贵为主。你也知道,这些人够资格吗?没有人才,武将自然就不如文官了。”

    二位国公若有所思,“那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我们也要改革人才选拨机制,还要比他们更进一步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道:“怎么进一步。”

    “办军校,不光要在军中选取优秀军官担任教官,还要选一些文人教他们识字读书。

    并在全国招生,毕业后进入军队,从排尉、连尉做起,一视同仁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道:“这样,会让勋贵的利益受损。”

    “不如此,不能唤起武将的战斗精神。”

    安国公道:“说得有理,开国时,那群勋贵纵横四方,打的凉朝都得避其锋芒。

    现在,不说别的,就说我们三位国公吧!卫国公一系,我看做生意还行,打仗嘛就算了。

    我的儿子天天吟诗作对,安国公到了他这一代,上战场我也不指望了。

    只有蓝裕,你镇国公一系还行,你的几个儿子还不错。不过以后,也不知道怎么样。

    所以,只靠勋贵,是不行的,还是要有别的人才加入。军校能为军方带来巨量的人才,是个好主意?

    不过,孙修,这个政策会让你站在勋贵的对立面,连我和蓝裕都不敢这么干?

    你必须要有军功,臣大的军功,能压制住那群勋贵时,你才能实行。清楚了吗?”

    “常爷爷,我只是说说,你们可以找别人干。我可没说我想干啊?”

    安国公笑笑,“你回去吧!让我和蓝裕谈谈。”

    孙修走出了门外,过了一会儿,镇国公推开门叫道:“徐太医,快进来。”

    众人连忙进去。

    “安国公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他昏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徐良马上诊脉,过了一会道:“时间只有七天了。”

    众人看着病榻前奄奄一息的老人,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孙修回到乐安侯府,也是情绪不高,在家一阵长吁短叹。张若知道,相公是因为安国公一事才这样的,她也只能默默的安慰。

    镇国公回去,召集了都督府众将,将安国公的话告知众将,众将领命。

    翌日,勤政殿,孙修进宫述职,孙修在朝堂上说了他当河务大臣的事后,并当堂请辞。

    宁皇也知道,孙修当河务大臣,只是因为他想试一下,能不能将宁河治理好,没想到居然成功了,虽然有些一波三折。

    现在,他已经把障碍全部推平了,潘宏可以代他行事了,请辞也就理所当然了。

    宁皇道:“乐安侯当河务大臣,治理好宁河,功勋卓著,可升为太子少师。”

    孙修心想,太子少师?我那外甥连话都说不清楚,要什么老师?这不就是一个虚职吗?

    “谢皇上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出班道:“启禀皇上,安国公旧病发作,已经不能理事,这是他的辞官奏折。”

    宁皇看着安国公的奏折,他言词恳切,意思是,说自己不久于人世,孙修乃将才。

    他在都督府办事期间,都督府众将很是欣赏,一致推举进入都督府,这是我的遗愿,望皇上恩准。

    宁皇抬起头来,看了看孙修。观海的我是国舅,我想混吃等死